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个人文集

学校艺术教育之我见

作者: 来源: 日期:2019-01-11 15:26:38 点击: 属于:个人文集

李  岗

中国的的艺术教育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美术教育也同样要在改革中寻求新的思路,下面就我在课程设置和学生培养等方面结合多年来的教学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艺术教育不同于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艺术教育是以艺术为媒介的施教和受教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她也是一种审美教育。除了必要的技术性训练外,审美的互动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她也是理性知识和感性认识的高度统一,一般学生需要学习一般性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这种学习去了解和熟知规律,再去结合感性认知。

首先,科学而有实效的课程设置,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自20世纪末开始扩招以来,在籍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按照我国制定的“十五”教育计划,高等教育规模到2005年将进入大众化阶段。2005年以后规模还要扩大,由比可以看出高等教育的精英模式正式转化为普及模式。由于扩招带来的入学门槛降低,学生基本素质良莠不齐的现实情况更使新时期课程设置的改革迫在眉睫。

1、课程设置注重社会实效性,从而树立大美术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美术类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学的联系日趋紧密,美术正走出过去专业划分过细、技术训练过多的局面。课程小型化趋势、框架型趋势正是社会实效的必然。

2、适当增加专业和专业以外的选修课课程,必修课增加对学习方法的专授,适当减少技术训练的量。我们所要做的如何教会利用工具,而不是单独制造复制工具,适当增加学生的自学课。

其次,是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生源现状,探索适合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

1、以师范类的美术教育专业为例,在班级的分类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专业基础较好的,偏重于绘画方面的;一种是专业基础相对一般,偏重于文化艺术素养和教学方面的。第一种类型的班级是通过艺术创作、艺术实践带动审美能力和传授能力的提高,第二种类型是通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来带动艺术实践能力的提高,这种办法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

2、建立教师培养的有效机制,加大名师培养的力度已是刻不容缓。学校教育除了科学的管理,合理而有效的制度以外,教师,特别是名师对学校教育的办学层次、办学理念、办学水平的提高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继承。

3、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是人类文明和文化继承的重要载体,是最具普遍性、直观性、生动性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表现形式。它以其美的形式和独特的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丰富美化人们的生活。作为审美教育或情感教育的学校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最具操作性的主要形式和最有效途径。在艺术教育中,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在当下更具现实意义。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整个社会群体中,无论是具有较高学历的知识分子,还是一般的普通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和继承的事实已远远不及我们的近临日本、韩国、还有中国的台湾。

笔者个人认为:通过艺术教育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是最有效、最直观的办法,特别是正处于世界观形成阶段的大学生,有利于他们今后形成伟大民族精神和中华的民族品格,打破欧洲文化中心论。

4、开展丰富的校内、校外的艺术实践活动,让专业的画院、艺术团体走进校园,让学生和教师走进画院和专业的艺术团体,建立创作实践、教学实践、文化实践三位一体的交流模式。只有在交流实践中才能使学生发现新问题,培养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在解决和认知的实践中,才能产生对艺术价值的认知,从而使艺术审美活动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以上是我对学校艺术教育的几点意见,仅供参考。